全国教师资格统考《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模拟试卷三
整理编辑:贵州教师资格证网 发布时间:2020-04-02
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认为动物界已存在教育,也有教师与学生,并把动物对其幼子的爱护、照看当成教育,这种理论是( )。
A.教育的心理学起源论 B.教育的社会学起源论
C.教育的实践起源论 D.教育的生物起源论
2.借助于对相关社会历史过程的史料进行分析、破译和整理,以认识研究对象的过去,研究现在和冲刺未来的研究方法是( )。
A.教育观察法 B.教育实验法 C.历史研究法 D.个案法
3.把手表放在耳朵刚刚能听到的地方,集中注意认真听,你会发现,声音听起来一会儿强,一会儿弱,表现出周期性的起伏变化,这是( )。
A.注意的周期 B.注意的起伏 C.注意的集中 D.注意的循环
4.当学生的测评结果能准确地显示他们所学的知识技能,准确地冲刺他们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作用时,我们就认为对这个测评的解释和使用具有高( )。
A.区分度 B.信度 C.效度 D.自由度
5.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的技术素养为主的,以多方面发展为目标,且以操作性学习为特征的综合实践活动内容是( )。
A.社区服务 B.研究性学习
C.社会实践 D.劳动与技术教育
6.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 )。
A.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B.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C.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D.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
7.很多学生在学习了乘法口诀后,习惯于“三七二十一”这种记忆顺序,如果问他们“几乘以三等于二十一?”很多人都反应不过来,这是一种( )现象的消极作用的表现。
A.发散 B.定势 C.辐合 D.启发
8.“出淤泥而不染”“同流而不合污”“威武不能屈”等典故反映出( )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
A.遗传 B.主观能动性 C.教育 D.身心成熟度
9.制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
A.社会本位论 B.资本主义制度
C.社会主义制度 D.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学说
10.老子强调教学上要高者仰之,下着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与之;孟子认为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体现了教学( )
A.因材施教原则 B.博约相依原则 C.学思结合原则 D.藏息相辅原则
11.过度学习是为了更好的保持与回忆,假设某同学用2小时的学习时间达到某一材料的第一次正确回忆,那么该同学再用( )时间能使其记忆效果达到最佳。
A.0.5小时 B.1小时 C.1.5小时 D.2小时
12.王老师在新学期的时候,校领导将其调到了一个双差的班级,那么他首先要做好的工作是( )。
A.建立有力的领导集体 B.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C.确定共同的奋斗目标 D.培养健康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13.老师带领学生去贫困地区的学校看望当地学生,并为他们捐献衣服,这体现了( )的德育方法。
A.陶冶教育 B.榜样示范 C.实践锻炼 D.品德评价
14.“教学是教儿童,不是单纯教教材,要展开真正的学习,儿童必须参与教学过程。有意义的学习只有在教材同学生自身的目的发生关系,由学生去认知时,才能产生。”持这一主张的是( )。
A.建构主义课程理论 B.人本主义课程理论 C.改造主义课程理论 D.要素主义课程理论15.心理辅导的目标有两个:一是学会调适;二是( )。
A.行为矫正 B.学会适应 C.寻求发展 D.克服障碍
16.根据班杜拉的理论,影响自我效能感的最主要因素是个体自身行为的( )。
A.自我预期 B.成败经验 C.自我归因 D.期待
17.陈老师在一次数学考试中,想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自我满足的积极结果,出题时有意降低难度,让学生获得满意的分数而激发学习动机。这符合桑代克学习规律的( )。
A.准确律 B.练习律 C.效果律 D.动机律
18.对于擦伤的处理,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用干净的清水或生理盐水清洗伤口处的杂物
B.盖上消毒纱布,按压止血
C.外用创可贴或云南白药
D.为了避免感染,尽量减少换药的次数
19.当学生违反校规校纪时,我们会给他一个处分,经过一段时间教育,发现该生表现越来越好,为了巩固其良好行为,才撤销了处分,这种做法在心理学上叫( )。
A.消退 B.惩罚 C.负强化 D.正强化
20.如果要对一个教学班学生学习状况进行评价,首先确定学生的学科学习为评价内容,然后收集学生的考试分数,以统计的方法检验其成绩的优劣。这种评价属于( )。
A.定量评价 B.定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自我评价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21.简述小学生心理辅导的原则。
22.简述学习策略中资源管理的具体策略。
23.简述教育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关系。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24.材料:
教学设计是教学开展的重要环节,三年级的周老师是位新老师,他认认真真地设计教学环节,严格按照设计的环节进行授课,但是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发现,实施与设计环节有些不同,一旦出现意外的情况,往往不知所措。于是,周老师认为教学设计根本没有必要,不但会影响自己的课堂发挥,还阻碍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与创新。
(1)课程设计和实际授课出现问题的原因有哪些?
(2)请就如何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给出对策。
25.材料:
王老师讲秦牧的《土地》一文时,对其中精彩段落动情地高声朗诵:骑着思想的野马,奔驰到很远的地方,收起缰绳,回到眼前灿烂的现实。话音刚落,一位学生站起来说:老师,野马怎么会有缰绳?教师毫无准备,不耐烦地说:你总爱钻牛角尖,学习成绩会好吗?这时,学生的脸涨得通红,自尊心受到打击,欲言又止。同时,这个学生又站起来顶撞老师说:这样的老师教学水平太差,不配当我们的老师!
问题:
(1)评析王老师对该课堂突发事件的处理。
(2)谈谈教师在处理课堂突发事件时的注意事项。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有6小题,任选1小题作答,多答只按第1小题计分,40分。考生可按照所学专业方向,选择作答。26为中文与社会,27为数学与科学,28为英语,29为音乐,30为体育,31为美术)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未涂或多涂均无分。
26.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生命生命》
我常常想,生命是什么呢?
夜晚,我在灯下写稿,一只飞蛾不停地在我头顶上方飞来旋去,骚扰着我。趁它停下的时候,我一伸手捉住了它。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它就不能动弹了。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我忍不住放了它!
墙角的砖缝中掉进一粒香瓜子,过了几天,竟然冒出了一截小瓜苗。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了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啊!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生长,即使它仅仅活了几天。
有一次,我用医生的听诊器,静听自己的心跳,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给我极大的震撼,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糟蹋它;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于是,我下定决心,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从写作特点和编者意图对本篇课文进行简要解读。(10分)
(2)根据学生特点,试拟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14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环节并说明理由。(16分)
27.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数与代数”的主要内容。(8分)
(2)如指导高年段学生学习这一内容,试拟定教学目标。(12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环节并说明理由。(20分)
28.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请简述词汇教学应注意哪些事项。(10分)
(2)如何指导学生学习本节课内容,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各个教学环节的教学活动并说明设计理由。(20分)
29.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动作要点:手臂弯曲略内旋,球拍置于体侧前。来球跳至上升期,前臂手腕迎前击,用力推击中后部,手臂继续随球移。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要说明“正手推挡球”的教学重点、难点。(10分)
(2)如果指导水平二的学生练习,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易犯错误的纠正方法并说明理由。(20分)
31.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述后印象主义。(10分)
(2)如指导中年段小学生学习,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新授环节的教学活动并说明理由。(20分)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D。解析:教育的生物起源说是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教育的生物起源论者以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为指导,把教育的起源归之于动物的本能行为,教育过程即按生物学规律进行的本能过程,完全否认了人与动物的区别,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代表人物:利托尔诺、沛西•能。
2.【答案】C。解析:历史研究法是借助于对相关社会历史过程的史料进行分析、破译和整理,以认识研究对象的过去,研究现在和冲刺未来的一种研究方法。它的实质在于探求研究对象本身的发展过程和人类认识事物的历史发展规程,而不是单纯地描述具体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
3.【答案】B。解析:人的注意是不能长时间地保持固定不变的,经常出现周期性的加强或减弱,称为注意的起伏。
4.【答案】C。
5.【答案】D。解析: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的多方面发展为目标,且以操作性学习为特征的学习领域。
6.【答案】A。解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是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7.【答案】B。
8.【答案】B。解析:出淤泥而不染等词语强调了主观能动性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到决定作用,人不是被动的接受环境的。
9.【答案】D。
10.【答案】A。解析:高者仰之,下着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与之的意思:弦拉高了就把它压低一些,低了就把它举高一些,拉得过满了就把它放松一些,拉得不足了就把它补充一些。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的意思:有道德的人教育人的方法有五种:有像及时雨一样启迪人的;有培养品德的;有培养才能的;有解答疑惑的;有感化他人使他们模仿的。两者都强调结合学生原来的特点进行教育。
11.【答案】B。解析:过度学习是达到一定程度后,仍继续学习的一种现象,适当过度学习达到50%时,效果最佳。即2×150%=3,3-2=1。
12.【答案】B。
13.【答案】C。解析: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以形成一定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方法即为实践锻炼法。
14.【答案】B。解析:人本主义课程理论是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为基础,它的主要观点:(1)教育的根本价值是实现人的潜能和满足人的需要;(2)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完人;(3)主张平行与并行课程;(4)组织意义学习。
15.【答案】C。解析: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归纳为两个方面,第一是学会调适,包括调节与适应。第二是寻求发展。这两个目标中,学会调适是基本目标,以此为主要目标的心理辅导可称为“调适性辅导”;寻求发展是高级目标,以此为主要目标的心理辅导可称为“发展性辅导”。因此,答案选C。
16.【答案】B。
17.【答案】C。解析:桑代克根据其实验提出了三条主要的学习规律:(1)效果律:某一行为在某一情景下出现时,如果受奖励,那么它下次出现的几率就会增加;如果受到惩罚,下次出现的几率就减少。(2)练习律:对某一类情境的各种反应中,只有那些与情境多次重复发生的行为才能得到巩固和加强。(3)准备律: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当某一刺激与某一反应准备联结时,给予联结就引起学习者的满意,反之就会引起烦恼。题干中的老师有意降低难度,让学生获得满意的分数而激发学习动机的做法属于效果律。故选C。
18.【答案】D。 19.【答案】C。
20.【答案】A。解析:定量评价是对评价材料作量的分析,运用的是数理统计、多元分析等数学方法,从纷繁复杂的评价数据中提取出规律性的结论来。
二、简答题
21.【参考答案】
小学生心理辅导的原则:
(1)面向全体学生原则;
(2)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
(3)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
(4)学生主体性原则;
(5)个别化对待原则;
(6)整体性发展原则。
22.【参考答案】
(1)时间管理策略。具体包括统筹安排学习时间;高效利用最佳时间;灵活利用零碎时间。
(2)环境管理策略。具体包括注意调节自然条件;设计好学习的空间。
(3)努力管理策略。具体包括激发内在动机;树立良好信念;选择有挑战性的任务;调节成败标准;正确认识成败的原因:自我奖励。
(4)资源利用策略。具体包括学习工具的利用;社会性人力资源的利用。
23.【参考答案】
(1)生产力对教育发展起着制约作用,主要表现在:
①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影响着教育目的的确定
②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择
③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④生产力的发展制约学校结构
⑤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
(2)教育对生产力发展起着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
①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手段
②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
③教育生产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手段
三、材料分析题
24.【参考答案】
(1)教学设计是指在实施教学之前由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进行规划和组织并形成设计方案的过程。课程设计环节和实际授课出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新教师在制订课时计划的内容时,把大量的时间用在课时计划的一些细节上;
②新教师不会随着课堂情境的变化来修正计划;
③新教师认为自己不能冲刺计划执行时的情况。
(2)材料中的周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提高自己的专业发展水平:
①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观看优秀教师的授课视频,或者利用不上课的时间去旁听其他优秀老师的课来进行学习。
②开展微格教学。可以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微格教学的方法寻找自身的问题,得以改正。
③进行专门训练。可以参加学校组织的在职培训,以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④反思教学经验。可以通过写反思日记、写教学案例等方式,总结经验,提升自己。
25.【参考答案】
(1)王老师对该课堂突发事件的处理是缺乏科学性的,值得我们进行反思:
首先,王老师对课堂突发事件的处理违反了教育性原则。在学生提出疑问时不耐烦的制止学生,批评学生爱钻牛角尖,打击了学生的自尊心,没有让学生受教育,促进学生成长。
其次,王老师对课堂突发事件的处理违反了客观性原则。用自己已有的思维定势忽略学生提出的问题,以老眼光看人,以势压人。
再次,王老师对课堂突发事件的处理违反了可接受性原则。材料中老师对事件的处理方式无法让学生接受,导致其他学生开始顶撞老师。
最后,王老师对课堂突发事件的处理违反了冷处理原则。没有保持冷静、公平、宽容的心态,使得自己的权威大大受损。
(2)教师在处理课堂突发事件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沉着冷静面对,不要急于下结论发脾气。
其次,要机智果断应对,充分发挥教育机智,轻松幽默有效的解决课堂问题。
其三,要公平民主处理,不因个人情绪迁怒于学生。
其四,善于总结引导,把处理一桩突发事件看成一次了解班级情况、教育引导学生的机会,要允许有“突发事件”的存在,从不良事件中找出学生的闪光点,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维护学生自尊心。
最后,在处理课堂突发事件过程中,要注意不牵扯太多时间、经历、和学生,保证课堂教学的氛围和进度。
四、教学设计题
26.【参考答案】
(1)课文开头首先提出问题:生命是什么?下面的内容却没有从正面回答,而是从飞蛾求生、砖缝中长出的瓜苗、倾听心跳等几件小事中,展示了生命的意义: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作者还表达了自己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这篇课文短小精悍,语言简洁朴实,思想含蓄深邃。形象描写与理性思考有机结合,是一篇抒写感悟人生的好文章。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继续引导学生思考人生、感悟生命的意义;二是继续学习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本课的重难点是理解三个事例中蕴含的道理。
(2)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2.通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意思。
3.通过学习本篇课文,让学生懂得珍爱生命就要善待生命。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意思。
难点:从三个事例中感悟生命的崇高、伟大。
(3)导入环节:
首先,检查预习,学生举手介绍作者。
其次,教师小结,大屏幕出示:台湾著名女作家杏林子在12岁时,因患“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关节大部分遭到损坏,致使她腿不能行,肩不能举,手不能抬,头不能转。但是身残而志不废的她,凭着顽强的毅力坚持自学,成为了一名非常出色的作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杏林子的散文《生命生命》,去感受她强烈的生命意识、积极的人生态度,学习她珍视生命、坚强勇敢的精神。
最后,质疑:题目中“生命”一词,连续用两次。题目运用反复的修辞,强调突出“生命”的课题。
设计意图:学生对于生命这一主题相对还是有些陌生,所以要采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让学生先去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透过作者坎坷的命运和不幸的遭遇触动学生的内心,暗示本课的主题“生命”;第二环节,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在题目中用到的修辞,引导学生明确“生命”这一主旨将贯穿全文,为本课的教学做好铺垫。
27.【参考答案】
(1)“数与代数”的主要内容有:数的认识,数的表示,数的大小,数的运算,数量的估计;字母表示数,代数式及其运算;方程、方程组、不等式、函数等。
(2)知识与技能:理解比的基本性质,并能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初步掌握化简比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化简比的探究过程,初步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提高利用旧知自主探索新知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知识之间都是存在内在联系,体会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带来的成就感,提高对数学的兴趣。
(3)首先复习回顾有关比的知识。
预设:比的意义,比各部分的名称,比与分数以及除法之间的关系等。
提问:比与除法、分数之间存在着极其密切的联系,而除法具有商不变性质,分数有分数的基本性质,联想这两个性质,想一想:在比中又会有怎样的规律或性质?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回忆让学生沟通比、除法和分数之间的关系,重现商不变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为类比推出比的基本性质埋下伏笔。同时,还有机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使学生感受知识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内在联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8.【参考答案】
(1)①不能独立教授单词,要把音、形、义、用法结合起来,并在句子中或语言环境中应用,让儿童在运用中把握和理解单词,发音定位,词不离句。
②教师要把握好教学量,一次不要太大,太大了学生会“消化不良”。
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少讲如何读,而要设法让他们多读;少讲如何用,多创设语境让他们应用。
④让单词复现频率更高一些,游戏活动更丰富一些。
⑤记忆和理解相结合,多种感官配合活动。
⑥奖励机制服务于教学,趣味性强。
(2)Knowledge aim: students can listen, read and recognize the new words: draw write jump run and fly.
Ability aim: students can express their opinions by using the target language through group work.
Emotional aim: students can cooperate with other group mates actively and complete the tasks together.
(3)Step 1 Warming-up:
Greeting with students and listen an English song together named “If you happy and you know it”. During this section, students can do some actions according to the lyrics.
(Justification: In this way, I can form a better English learning surrounding for the students, at the same time can lead to my new class.)
Step 2 Presentation
With the help of pictures on the blackboard, I show the new words such as ( draw write jump run and fly). In order to master the new words, I will set a word game to my students.
(Justification: in this way, I can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of learning English.)
Step 3 Practice
Then I ask students to have a role-play to change the words in the sentence into the new words that they have learned.
(Justification: by this way it can consolidate the new words and sentence patterns. )
Step 4 Production
I will let my students to make a survey to check if they can use them correctly, and ask them to finish the table on the book.
(Justification: By doing this, students can practice the knowledge in a real situation and also they can improve their ability of cooperation.)
Step 5 Summary and homework
Ask students to have a brief summary what they have learned in the class, and ask students to make a new conversation according to the sentence pattern and share it to the whole class.
29.【参考答案】
(1)歌曲特点
本课第一首歌曲《摇篮曲》是奥地利作曲家、“歌曲之王”舒伯特的著名代表作之一,这是他19岁时以克劳蒂乌斯的诗谱写的。歌曲为带再现的两段体结构,每个乐段分为两个乐句,每乐句都是4小节,因此,结构十分规整:
第一乐段的两个乐句除句末终止音外基本相同。旋律以级进为主,节奏平稳而有规律,歌曲充满了温馨、静谧的气氛。第二乐段开始时,出现了一个由附点四分音符构成的附点节奏“X.X”突出了“摇”的感觉,加上装饰音的运用,与前面的音乐形成了小小的对比,使歌曲洋溢着母亲对孩子无限温存慈爱的万千柔情。第四乐句是第二乐句的完全重复,使歌曲前后呼应,自始至终处于安详柔美的意境之中。
作为艺术歌曲,除了旋律与歌词外,伴奏也是参与塑造艺术形象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手段,是歌曲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歌中伴奏音型“XX XX”以及和声布局上采用主和弦与属和弦的交替,造成了安详的意境和摇篮摇动的形象,使这首著称于世的《摇篮曲》更具艺术魅力。
(2)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舒伯特的音乐魅力,理解歌曲所表达的纯洁深沉的母爱。
【过程与方法】
运用视听结合的方式,提升学生的歌唱能力和对作品的分析能力。
【知识与技能】
用甜美、柔和声音以及连贯气息演唱歌曲。
(3)新课导入
1.教师出示表达亲情和母爱的图片,学生欣赏,教师提出问题:看了这些图片,大家想一想都跟谁有关?你又有什么感受?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画面中的描述的场景,体会妈妈的对我们的爱,并提出音乐作品可以表达这种无私的爱,并引入新课。(学一首好听的作品、听一个好听的故事、还有了解一位才华横溢的音乐家,你们有兴趣吗?)
【设计意图】
课程伊始,播放亲情和母爱的图片,提出问题:看到图片中的内容想到了什么?学生通过图片的视觉冲击自然联想到妈妈,教师再通过语言的引导提示学生有很多作品可以形容我们的妈妈,还可以了解一位才华横溢的音乐家,从而引出新课。这一系列的教学步骤通过由浅入深的一步步感受,图片引导的教学活动,学生可以自主思考,明确课堂教学目标,开门见山的了解本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走向,为课程的展开树立良好的开端,同时教师深化感情烘托,既锻炼学生的思考的能力,又能从课下到课上良好过渡。
30.【参考答案】
(1)重点为手臂弯曲略内旋,前臂和手腕前迎推压来球;难点为挥拍击球的时机与判断来球。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基本说出正手推挡球的动作方法,85%学生能做到准确击球。
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和游戏等方法,发展速度、灵敏等身体素质,提高运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表现出自信以及互相帮助、相互配合的品质,养成终生体育锻炼意识和习惯。
(3)易犯错误及理由
易犯错误一:推球不过网。
纠正方法:体会握拍手势和动作的正确方法,伸臂快推球动作协调;教师提示,在来球的反弹上升前期时推球。
理由:水平二的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易分散。对于击球上升期把握不准,教师通过口令反复提示集中学生注意力,改变学生击球节奏。
易犯错误二:落点不正确。
纠正方法:引导学生体会球拍迎球顺势方向一致,前臂和手腕迅速向前略向上推出去,球拍面稍前倾,击球中上部。
理由:击球时缺乏前迎的意识,击球时多用大臂用力,对于击球时技术细节不够重视,把握不到位。教师多进行无球徒手模仿练习,击固定位置球,强调落点。
31.【参考答案】
(1)后印象主义广义上是指继承印象主义并加以变革的各个不同流派,狭义上是指塞尚、高更、凡高等人的创作方法。他们接受印象主义的用色方法又加以革新,不满足于印象主义对自然的客观描绘,而强调主观感受再创造,一般不表现光,而注重色彩的对比关系、体积感及装饰性等。对立体主义、野兽主义和表现主义影响很大。
(2)知识与技能:了解凡·高的生平、绘画风格及艺术成就。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凡·高作品的欣赏,讨论并用简单的语言对凡·高的作品进行欣赏评述,提高审美素养与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凡·高的艺术精神,养成尊重多元文化的意识,提升对艺术的热爱。
(3)活动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2012年,美国宇航局的航流星云图观测到地球表层,竟然和一位画家在100多年前创作的一幅名为《星月夜》的作品极为相似。这让人不禁感叹,究竟是大自然创作了艺术作品,还是这位画家早就拥有了一双创世者的眼睛?大家知道这位伟大的画家是谁吗?这位画家就是著名的艺术大师文森特·凡高。
【设计意图】美术课程关注文化与生活,通过实际案例,并设置悬疑,更容易激发学生兴趣。更好地引入课题。
活动二:赏析作品,初步感知
1.提出问题:同学们对凡·高了解多少?结合教材思考回答。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凡·高的生平。
2.展示凡·高的两幅自画像,引导学生观赏并思考:这两幅作品给你什么感受?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不真实、严肃、神秘等。
活动三:形式分析,比较鉴赏
1.继续多媒体展示凡·高的《自画像》,引导学生观赏,小组讨论:这两幅自画像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交流回答,教师总结:①构图大方饱满;②色彩明亮热烈;③笔触奔放粗犷。
2.播放《唐基老爹》《嘉塞医生的画像》两幅作品,引导学生观赏,并尝试从构图、色彩、笔触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3.展示作品《吃马铃薯的人》这幅作品,引导学生观赏并小组讨论:这幅作品与其他作品有什么不同点?
学生交流回答,教师总结:
①内容为生活场景;
②色彩昏暗单一。
【设计意图】美术课程建议多给学生感悟美术作品,鼓励学生充分发表感受与认知,提高学生的审美品味和审美判断能力。
活动四:领悟探究、感受风格
1.总结凡·高的绘画特点:色彩对比强烈、明快;线条扭曲、流畅、奔放;构图饱满等。
2.展示《星月夜》,学生欣赏,并结合凡·高的艺术特色,从构图、色彩、线条、情绪四个方面分析作品。
学生交流,教师总结:构图俯视,色彩对比强烈,线条奔放有力,情绪焦躁不安。
【设计意图】通过对凡高多幅作品的赏析,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画家凡高作品的艺术特点。
活动五:概括回顾,小结作业
2.总结回顾凡·高的艺术特点。
3.布置作业:课后搜集凡·高的相关图片、文章或影像资料,加深对凡·高的深入认识,下一节课分享。
【设计意图】学生除了通过欣赏获得审美愉悦之外,用语言、文字、动作等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与认识。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笔试、面试解惑 怎么备考?
考试资料领取?
- 2020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真题及答案
- 2018下半年教师资格证《初中科学》真题及答案
- 2018下半年教师资格证《初中化学》真题及答案
- 2015下半年教师资格证《初中体育与健康学科知识》真题及答案
- 2020下半年教师资格证《高中体育》考试真题答案
- 2019上半年《高中体育》教师资格证真题及答案
- 2018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体育》真题及答案
热搜排行榜
互动交流
-
贵州教师资格证公众号
获取最新资讯
-
贵州教师资格证考生群
在线互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