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备考资料 > 笔试资料 > 中学知识点 > 教育知识与能力 >
2016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精简提炼第七章第五
整理编辑:贵州教师资格证网 发布时间:2017-11-12
第五节 中学德育原则、途径与方法
命题点1:中学德育的原则
德育原则是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过程规律提出的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它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它反映了德育过程的规律性,是对德育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一)导向性原则
导向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贯彻导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①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②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
③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
(二)疏导性原则
疏导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贯彻疏导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①讲明道理,疏通思想;
②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③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三)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
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
①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
②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
③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
(四)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的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地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
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
①要统一学校内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
②要统一社会备方面的教育影响;
③对学生进行德育要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
(五)因材施教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
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
①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
②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③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
(六)知行统一原则
知行统一的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既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理论教育,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实际锻炼和行为训练,把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联系起来,使学生知行统一,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
①联系实际向学生进行道德理论教育,提高道德认识,晓之以理;
②指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促使他们将思想认识落实到实践活动中,导之以行;
③对学生的评价和要求坚持知行统一原则。
(七)发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发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要发扬和依靠学生身上的积极因素,即优点、长处、先进因素,克服学生身上的消极因素,即缺点、短处、落后因素。
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
①对学生要有全面的、发展的观点,教师既要看到学生的优点,又要看到学生的缺点,还要看到这些优点和缺点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②注意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作用,在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过程中,教育者的作用仅仅在于引导,整个过程还是要学生本人通过自己的思想矛盾的解决来完成。
(八)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教师重视和依靠集体,通过集体教育个人;又重视发挥个人在集体中的作用,通过个人教育集体,处理好集体与个人的相互影响关系。
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
①重视组织和培养良好的学生集体:
②善于把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结合起来。
命题点2:中学德育的途径
德育途径是指学校教育者对学生实施德育时可供选择和利用的渠道,又称为德育组织形式。
我国中学德育的途径是广泛的,其基本途径包括:
1.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主,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组织形式,也是学校德育最经常、最有效、最基本的途径。教学具有教育性,通过教学实施德育的效果是其他途径所无法比拟的。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基本途径。教学实施的教育是通过传授和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实现的。各科教材中都包含有丰富的教育内容,只要充分发掘教材本身所固有的德育因素,把教学的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起来,就能在传授和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同时,使学生受到科学精神、社会人文精神的熏陶,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品德。
2.社会实践活动
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并通过活动和交往表现出来的。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各种良好的品德和弘扬良好的道德风尚。因此,社会实践活动也是学校德育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社会实践活动一般包括三种类型:一是社会生产劳动;二是社会宣传和服务活动;三是社会调查,包括参观、访问、考察等。
3.课外、校外活动
课外、校外活动是整个教育体系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不受教学计划的限制,是向学生进行德育的一个重要途径。课外、校外活动具有丰富多彩的内容和灵活多样的形式,可以让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愿选择参加。因此,通过这个途径进行的德育符合中学生的特点和需要,能够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深受他们的喜爱。
4.共青团组织的活动
共青团是中学阶段青少年学生的集体组织。通过共青团组织的活动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以及自我教育、管理的能力,促使青少年学生严格要求自己,自觉提高思想认识,培养优良品德。
5.校会、班会、周会、晨会进行时事政策学习
校会是学校组织的全校师生参加的活动,是对全校学生集体进行教育的一种途径。它有定期的和不定期的。
班会是教学班组织的全班同学参加的活动。有一周一次或隔周一次的固定性班会,也有不定期的主题班会。主题班会是围绕一个明确主题举行的班会。班会能经常持久、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能及时地、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
周会每周举行一次,主要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时事政策教育。
晨会一般在每天早晨进行,对随时出现的问题予以及时解决,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重要形式。
学生的时事政策学习是学校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时事政策教育的一种形式,也是联系实际及时而经常地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一般采用做政策报告,学生自己阅读报纸,收听广播或收看电视等形式,使学生了解国内外形势和政治生活中的重大事件,了解党和国家当前的基本路线和政策等。
6.班主任工作
班主任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基本单位,是班级教育的主导力量。做好班级德育工作是班主任的一项重要任务和内容,因此,班主任工作是其他德育途径所不能代替的。通过班主任,学校可以强有力地管理学校基层学生集体,教育每一个学生,更好地发挥上述各个德育途径的作用。严格地说,这个途径与上个途径不能平列,它通过班主任的自觉能动作用,能够对其他途径起调节作用,对学生品德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命题点3:中学德育的方法
德育方法是为达到德育目的、在德育过程中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活动方式的总和。
它包括教育者的施教传道方式和受教育者的受教育方式。
(一)说服教育法
1.基本含义
通过言语和事实,影响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使学生明晓事理,分清是非,提高品德认识的方法。它是学校教育的基本方法。
2.基本分类
(1)言语说服法
通过语言说理,就是大家常说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学生明晓事理,分清是非,提高品德认识的方法。这是一种坚持正面理论教育和正面思想引导,增强辨别是非能力,促进道德发展的重要方法。
言语说服法主要包括讲解、阅读、谈话、讨论、指导阅读等方式。这种方式既可以是口头语言,也可以是书面语言。具体方式的选择要根据具体的条件,如学生的性格(内向的与外向的)、时间空间的允许等。
运用言语说服法的注意事项:
其一,要有针对性。任何形式的说服教育都是为了解决一定的问题,因而在进行教育之前要明确目的,围绕目的进行。切忌空洞无物,废话连篇。其二,要注意学生的接受能力。中学生自勺理解能力还不是很强,因而各种形式的教育都应该深入浅出。其三,最后一定要总结,再次明确对学生的要求。
(2)事实说服法
组织学生接触社会实际,用各种生动具体的事实来说服学生,使学生获得直接经验,形成正确认识的方法。进行事实说服教育的方法,主要包括参观、访问和调查。
运用事实说服法的注意事项:
其一,明确目的,制定计划。事先做好思想动员,让学生明确活动的目的和要求;同时要制定周密的计划,做好组织工作。其二,对于被参观、访问、调查的对象必须认真选择,事先联系,让接待方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活动目的做好接待的准备。其三,加强指导。在活动中,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的指导,以免活动流于形式。其四,做好总结工作。活动结束后,要指导学生做好总结。
(二)榜样示范法
1.基本含义
榜样示范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原意为:桃树李树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实,人们在它下面走来走去,走成了一条小路。比喻人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这体现了榜样示范法。
用来示范的主要有家长和教师、同学、英雄人物、革命领袖、历史伟人和文艺形象等。
2.运用榜样示范法的注意事项
其一,要使学生了解榜样的先进事迹,理解榜样人物的优秀品质及其成因:其二,指导学生明确了解学习榜样的什么,怎样学习。其三,狠抓落实。学习榜样的关键是落实到行动上。要开展必要的活动,引导学生把榜样与自己的思想行为联系起来,落实到行动上。
(三)情感陶冶法
1.基本含义’
教师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方法。
2.主要方式
情感陶冶主要是运用以境染情、以境触情、以境陶情的原理对受教者进行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受教育者在认识上和情感上逐渐完善。它的基本特点是直观具体、生动形象、情景交融,易于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教育学生于无声处。其主要形式是“以教师自身的美、环境美、情境美和艺术美来感染和熏陶学生”。
3.运用情感陶冶法的注意事项
其一,加强修养。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应清醒地意识到自己是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最具有影响力的人物和最易被模仿的对象。为此,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修养,通过学习和实践,形成高尚的品质、完美的人格、高雅的气质和高超的能力。其二,创建良好的环境。教育者应选择优美的环境和典型的艺术形式,营造健康的氛围,来熏陶和感染学生。其三,引导学生。引导学生对高尚人格、美好事物的追求,引导学生发现美,特别是引导学生参与到美好情景的创造之中。
(四)实际锻炼法(指导实践法)
1.基本含义
让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在活动中锻炼思想,增长才干,培养优良思想、行为习惯及良好品德的方法
2.基本形式
实际锻炼的方法包括两种形式:一是常规训1练;二是实践锻炼。
(1)常规锻炼
教师指导学生按照一定的规章制度进行经常性的行为练习,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常规训练的内容和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学生守则训1练、课堂常规训练、卫生常规训练、礼貌常规训练等。
(2)实践锻炼
实践锻炼是让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形成优良品德和行为习惯的方法。实践锻炼的形式很多,主要有学习活动、社会活动、生产劳动和课外科技活动等。其中,学习活动是学生最主要、最经常的锻炼方式。通过学习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如责任心、义务感、主动精神、创造精神以及坚韧不拔、顽强拼搏的精神等;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如按时作息、及时作业、认真听课、仔细研究等。
3.运用实践锻炼法的注意事项
其一,目的明确、计划周密;其二,生动活泼,灵活多样;其三,以学为主,加强指导;其四,持之以恒,随时总结。
(五)品德修养指导法
教师指导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自我反省,以实现思想转化及行为控制。
(六)品德评价法
1.基本含义
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予以激励或抑制,促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发展的方法。
2.基本形式
品德评价法包括奖励、惩罚、评比和操行评定。
(1)奖励
奖励是通过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进行肯定的评价以引起学生愉快的体验,进而强化学生的健康品德和优良行为的方法。
奖励的方法可以用于个人,也可以用于集体,其形式有三种:一是赞许,这是对学生良好品德和正确行为的赞同和肯定;二是表扬,这是对学生的良好的品德和正确行为的较为正式的评价,分口头表扬和书面表扬、对集体的表扬和对个体的表扬等;三是欣赏,这是对学生较为突出的表现的奖励,如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等。
(2)惩罚
惩罚是通过对学生的不健康思想和行为进行否定的评价以引起学生内疚、悔恨的体验,进而纠正学生不良行为的方法。合理的惩罚能引起学生的痛苦体验和认真反思,有助于学生及时终止和纠正自己的不良品德和行为。
惩罚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否定,这是对学生不太严重的行为的制止和纠正;二是批评,这是对学生不良品德和行为的较为正式的否定评价,分口头批评和书面批评、对集体的批评和对个体的批评等;三是处罚,这是对学生较为严重错误的惩罚。
3.运用奖励与处罚应注意的事项
其一,提高对奖惩关系的认识;其二,目的明确,具体有度;其三,客观公正,有利于团结;其四,奖励为主,抑中带扬。
命题点4:选择中学德育方法的依据
(一)德育目标
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预期结果,德育方法是为实现德育目标服务的,所以选择德育方法,首先要考虑德育目标的要求。目标不同,方法也相应有所不同。因此,选择德育方法时一定要分析德育目标的性质、特点,从中寻找对德育方法的具体需求。
(二)德育内容
德育内容对德育方法有特定要求。不同性质、不同类别的德育内容需要采用不同性质、不同类别的德育方法。如属于社会政治意识的德育内容,通常采用说理教育法,而属于道德品质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德育内容,大多采用榜样示范法和实际锻炼法。
(三)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
德育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必须符合学生的特点,如学生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以及品德发展的状况和需要。同一种德育方法对不同性别、个性的学生,运用的具体方式和要求也应有所不同。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笔试、面试解惑 怎么备考?
考试资料领取?
- 2020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真题及答案
- 2018下半年教师资格证《初中科学》真题及答案
- 2018下半年教师资格证《初中化学》真题及答案
- 2015下半年教师资格证《初中体育与健康学科知识》真题及答案
- 2020下半年教师资格证《高中体育》考试真题答案
- 2019上半年《高中体育》教师资格证真题及答案
- 2018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体育》真题及答案
热搜排行榜
互动交流
-
贵州教师资格证公众号
获取最新资讯
-
贵州教师资格证考生群
在线互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