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教师资格证网

【考试工具】 NTCE报名入口 成绩查询入口 准考证打印入口 认定注册入口 普通话报名入口 合格成绩查询入口 贵阳遵义六盘水安顺铜仁毕节黔南黔东南黔西南

您现在的位置是:备考资料 > 笔试资料 > 中学知识点 > 教育知识与能力 >

2016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精简提炼第五章第四

整理编辑:贵州教师资格证网  发布时间:2017-11-12

第四节 中学生的身心发展

中学生在生理上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生理发育十分迅速,在2~3年内就能完成身体各方面的生长发育任务并达到成熟水平,但其心理发展的速度则相对缓慢。

命题点1: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一)生理特点

1.体态骤变

青春期的生长发育状况很明显地反映在其体态变化上,这些变化常以身高、体重、宽度和围度等指标来衡量。

2.机能增强

人的各种组织器官,分别具有不同的结构和生理功能,结构与功能相互制约,因而中学生的身体机能应正常发展,相互协调。

(1)脑和神经系统逐步完善

人脑和神经系统在出生前就迅速发展。脑的发展由容积、重量转向功能的完善,即在青春期时,神经系统的结构更加复杂,功能更加完善。

(2)心血管系统功能稳定,肺功能增强

心率在青春期已接近成人,以后逐渐减慢,趋于稳定。

(3)智力迅速发展

3.身体素质提高

身体素质是在神经系统控制下,人体活动时肌肉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如速度、耐力、灵活性、神经系统功能的完善,肌肉的增长等。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快速提高,首先表现在力量的提高;其次是速度,速度的生理基础是大脑兴奋与抑制过程转换的灵活程度;最后是耐力,耐力是人体长时间进行体力活动的能力,即对抗疲劳的能力。

4.性发育成熟

性发育是一个起始于胎儿期的缓慢过程。初生婴儿形成的是第一性征。青春期后,性器官迅速发育成熟,功能完善,形成第二性征。

(二)心理发展

1.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1)顺序性和阶段性

中学生的心理是按照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顺序连续不断发展的,具有自己的规律性,如思维方式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记忆方式从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中学生的心理发展阶段性表现为在不同年龄阶段呈现不同的特征,如少年的逻辑思维主要属于经验型,在进行抽象概括、归纳总结、推理论证时,仍需要用具体形象做支持;而到了青年中晚期,经验型逻辑思维逐渐被理论型逻辑思维代替。

(2)稳定性和可变性

稳定性指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性和系统性,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逾越某个发展阶段或任意改变其发展顺序:可变性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如不同生长环境、不同经历等),心理发展的程度和速度会发生某些变化。

(3)共同性和差异性

共同性是指在不同时代、不同社会背景下,心理发展所表现出来的普遍性或相似性。但由于各种主观因素的影响,其心理发展也存在着个别差异。

2.心理特点

(1)过渡性

中学以前是真正的幼稚期,儿童更多地依靠成人的照顾、保护,他们的独立性和自觉性都比较差。青年期是个体发展上的成熟期,它标志着个体真正开始成为独立的社会成员。中学生处于少年期和青年初期,刚好是从儿童期向青年期发展的一个过渡时期。少年期是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复杂、充满矛盾的时期。青年初期则是 一个人逐步趋于成熟的时期,是其独立地走向社会生活的准备时期。

(2)闭锁性

有人做了一些研究,发现初三以后的中学生,自己放东西的抽屉总爱加锁,似乎有什么秘密的东西不愿让别人知道,其实里面并无什么要紧的东西。因此,要了解和研究这个阶段的学生,尤其是高中生的心理,如果只根据他们的一时一事或某个举动做判断或做出研究的结论,常常是容易产生错误的。研究也表明,中学生容易对同年龄、同性别的人,特别是“知己”暴露真挚的心理、思想,这是了解中学生心理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

(3)社会性

中学阶段是理想、动机和兴趣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品德发展的重要阶段。良好的品德或不良的品德都在中学阶段形成并获得初步成熟。

(4)动荡性

中学生的思想比较敏感,尤其是高中生往往在政治活动中“打头阵”,起着“先锋和桥梁”的作用。然而,中学生也容易走另一个“极端”。中学生希望受人重视,把他们看成“大人”,当成社会的一员,他们思想单纯,很少有保守思想,敢想敢说、敢作敢为。但在他们心目中,什么是正确的幸福观、友谊观、英雄观、自由观和人生观,还都是个谜。他们对于别人的评价十分敏感,好斗好胜,但思维的片面性很大,容易偏激,容易摇摆。他们往往把坚定与执拗,勇敢与蛮干、冒险混同起来。他们的精力充沛,能力也在发展,但性格未最后定型。因此对处于青少年阶段的中学生的教育和培养工作,在整个国民教育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命题点2:中学生的性心理发展

性心理是人类个体伴随着性生理发育而出现的一系列与性有关的心理现象。青春期孩子的性心理是非常复杂的,它和人的性格、年龄、个性及性别有很大联系。

(一)中学生性心理的特点

青春期学生的性心理是非常复杂的,它和人的性格、年龄、个性及性别有很大联系。与成年人的性心理比较,中学生性心理具有朦胧性、不稳定性等特点。

1)朦胧性。即性意识的出现,青少年开始渴望了解性知识,开始对异性产生好奇与爱慕,并产生好感,一般来说这种情感是非理性的,只是出于一种性的本能,对异性的身体产生一种神秘感,在异性面前容易紧张和兴奋。

2)不稳定性和冲动性。这是青少年性心理的最主要特点。性成熟后的青少年对性的刺激特别敏感,渴望得到性的满足。文明社会对性行为的约束,使他们在性的压抑中接受社会性道德规范,并最终和社会达成一致。在这个磨合过程中,青少年容易越出轨道,触犯社会规范,有时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二)中学生性心理的发展阶段

1)对异性的疏远与排斥。这是一段短暂的引发日后对异性兴趣与爱恋的前奏曲。这一阶段大约出现在小学高年级及中学低年级。青春初期,由于对性别、性角色的心理认同的增强,以及对第二性征发育的不安和烦恼,使得一些学生此时对异性有意疏远。

2)对异性的关注与接近。短暂的疏远与排斥之后,是逐渐的关注与接近。大约在初二、初三年级逐渐明显,表现为刻意修饰打扮自己,并以各种理由接近异性。

3)对异性的追求与爱恋。随着对异性关注的增多和接近的频繁,高年级的学生已经能感受到异性吸引的情感撞击和性欲的冲动。当这种心理较为专一地指向某一异性时,便有了纯洁而幼稚的初恋,并产生相应的追求行为。

(三)中学生性心理健康教育

1)加强教育,运用科学的专业知识帮助青少年理解生理和心理的变化;

2)更新理念,正确引导青少年的相关认识,正视异性交往的积极意义;

3)指导行为,合理疏导青少年的相关问题,指导其恰当、正面、积极地与异性交往。

命题点3:中学生正确处理异性交往的指导

1.重视青春期教育

中学阶段是人生的重要转折时期,青春期特殊的生理和心理变化,使青春期教育成为这一阶段必不可少的课题。正确而适时的青春期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家长、老师要重视性教育,包括性生理教育、性心理教育和性道德教育。采用恰当的方式方法传授性知识,使他们正确认识与异性同学的关系,把握与异性同学交往的分寸,掌握与异性同学交往的礼仪,严肃对待恋爱、婚姻以及性等问题。

2.尊重和鼓励学生正常的异性交往

“异性效应”能使青少年在愉悦的情感状态中积极进取,充分发挥内驱力,树立良好的形象。教师应适当运用“异性效应”,提倡异性学生间的正常交往,发挥“异性效应”的吸引力、激发力、约束力、争化力等作用,从而构建良好的班集体,改变学生的不良行为。教师在座位编排、班级活动等方面,可有意识地进行男女搭配,以增加男女同学间接触了解的机会,消除学生进入青春期后所产生的烦恼和对异性的神秘感,促进正常、健康的异性交往风气。

3.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

组织适合中学生身心特点的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充实文化生活,提供异性学生正常交往的渠道,既可以满足他们正常的交往需要,也可以使异性交往过密的学生迁移兴奋中心。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文化活动,可以给学生的身心发展创设宽松的环境,引导学生积极向上,激发异性同学间的相互竞争与共同进步,从而把异性同学之间的吸引力转化成班集体团结向上的凝聚力,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这个集体中健康成长。目前我国推行的校园交谊舞就是促进异性学生正常交往的一种很好的活动。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笔试、面试解惑  怎么备考?

考试资料领取?

立即咨询

互动交流

  • 贵州教师资格证公众号

    贵州教师资格证公众号

    获取最新资讯

  • 贵州教师资格证考生群

    贵州教师资格证考生群

    在线互动交流